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脈絡
國內外的預制概念古已有之,我國古代預制木構架體系的模數化、標準化、定型化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
歐洲是現代工業化革命的起源,在住宅的工業化生產領域也不例外,特別是北歐地區由于氣候寒冷、施工期較短,人工費成本很高。為了加快工期和節約成本,最早興起了“工廠預制、現場組裝”的住宅生產建設方式,如芬蘭、瑞典、挪威等國家的建筑預制率高達70%以上,可以節省大量的腳手架和模板用量,不但質量好、速度快,而且造價低于現澆,體現了裝配式建筑的優勢。
我國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,從前蘇聯引入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,大力發展基于PC的各類建筑,至上世紀八十年代,基本形成完整的PC技術體系。產品涉及工業與民用建筑、市政施設、大型基礎設施等。
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 2016年—至今
2016年9月27日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》 (國辦發〔2016〕71號),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,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%。
建筑產業現代化 2010年—2016年
2014年7月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《關于推進建筑產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》明確提出“統籌規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目標和路徑”, 積極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。
住宅產業化 1999年—2010年
1999年國務院印發《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,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》的通知,系統的提出了推進住宅產業化工作的目標和任務。學習日本經驗,吸收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。推廣四新技術(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材料、新方法)。
建筑工業化 50年代-80年代
國務院1956 年發布《關于加強和發展建筑工業的決定》,學習前蘇聯的經驗,第一次提出要實行建筑工業化。但經過文革以及八十年代末各種因素的出現,建筑工業化停滯了下來。